基督教要道问答(六)教会

55问:教会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教会的根基?

答:教会就是蒙神选召,蒙主耶稣用宝血所救赎的会众。教会是神的家(参提前3:15)、圣灵的殿(参弗2:20-22;林前3:16),是基督的身体、基督的新妇(参启19:7;弗1:22-23),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参提前3:15),也是由信徒组成的团体。教会的唯一根基就是耶稣基督,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根基(参林前3:11)。

56问:教会的特征是什么?

答:教会的第一个特征是“圣”。“圣”的意思是说,教会是属神的,是圣洁的。另一个特征是“公”。“公”的意思是说,普天之下凡属基督耶稣的人,都属于一个教会,而不应分门别类,互相歧视(参林前11:17-19)。但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教会,又各有其特殊的恩典与托付,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特色(参林前12:13-14)。

57问:我国教会与其他各国教会的关系应当如何?

答:全世界的教会同属于一个基督的身体,各国教会彼此互为肢体;但又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没有主从高下之分,只有基督才是众教会的共同元首(参弗4:15-16;西2:18-19)。

58问:解放前,为什么基督教在我国曾被看为“洋教”?

答:我国解放前,有些爱主的外国信徒出于爱心,把福音传来我国,这是好事;但当时的传教事业曾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所利用,并使中国教会成为从属于外国教会的团体,甚至依靠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求得保护。这都是不符合圣经教训的,并使得基督福音蒙受了“洋教”的不光彩名声,又使得福音很不容易在我国广大人民中得到更好的彰显和传扬。因为一切圣工的原则是: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主的灵,方能成事(参亚4:6)。

59问:我国教会的三自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三自有什么益处?

答:解放前,很早就曾有一些同工同道根据圣经启示,主张中国教会应当独立自主;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理想和努力没有能真正实现。解放后,我国教会的一些负责同工和信徒倡议,在更新的意义上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简称“三自”)。这一倡议得到广大信徒的响应,也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三十余年来的事实表明,我国教会由于坚持了三自原则,面貌大为改观;信徒和不信宗教的同胞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实行三自,对教会彰显福音真道,对祖国独立自主,对社会安定团结,都显然大有益处,很好地体现了圣经上荣神益人的教训(参林前9:20-21;太5:16)。

60问:历史中在地上的有形教会是不是完全没有缺点?

答:历史中有形的教会并不是毫无缺点的,也犯过错误。从使徒时代起,地上的教会里就有罪恶的存在;有时在某些地方,教会还曾被不义的人和罪人操纵过。所以基督“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5:26-27)。地上的教会也应该不断洁净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教会历史中许多“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改革运动就是这样发生的。直到新天新地的时候,教会才最后完全“预备好了,妆饰整齐”,如同新妇等候丈夫,就是那曾为教会舍身的主耶稣基督(参罗12:2;启21:2)。

61问:上帝的儿女为什么要合而为一?

答:要门徒合而为一,这是主耶稣基督离世之前的祷告。主耶稣的祷告说:“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约17:11、21)。合而为一的心,是出于圣灵所赐,所以圣经教导我们,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

62问:如何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答: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参弗4:2;腓2:3),接纳主所接纳的弟兄,从别人所蒙的恩典中丰富自己(参罗15:7);

⑵“用爱心互相宽容”,不计较过去的隔阂、嫌隙与冤仇(参弗4:2);

⑶用和平彼此联络,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不做互相排斥,互相攻击的事(参弗4:2—3);

⑷遵守主所赐的新命令,彼此相爱,像主爱我们那样(参约13:34-35)。

63问:教会在地上的使命是什么?

答:⑴牧养信徒,使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参弗4:12-13);

⑵见证基督,传扬福音,领人归主(参可16:15);

⑶作“金灯台”,让神真理的光藉教会照亮世界,彰显公理,伸张正义,谴责邪恶,驱除幽暗(参太5:14-16;启1:12-13);

⑷像主耶稣那样,服侍人,服务社会(参可10:45;彼前4:10-11)。

64问:信徒作礼拜或参加聚会有什么意义?

答:参加礼拜和聚会,一方面是可以和弟兄姊妹一同敬拜上帝。因为主曾应许:“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一方面是弟兄姊妹之间可以相互交通,相互服侍,体现肢体之间的彼此相爱,又能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参来10:24-25);并能在聚会中听道学道,受栽培,受造就(参林前14:31)。

65问:教会有那几种圣礼(或圣事)?

答:主要有两种,即洗礼(或称浸礼)和圣餐(或称擘饼)。这两种圣礼(或圣事)是基督亲自设立的,是通过可以看见的物质形式来表明看不见的属灵恩典。

66问:洗礼(或浸礼)的意义是什么?

答:受洗(或受浸)的意义是表明我们的旧人归入主的死,和他一同埋葬,又与基督一同复活而成为新人;同时也是当众表明自己立志作主门徒,离弃罪恶,归顺基督,为主而活(参太28:19;徒2:38;罗6:3-4)。

67问:洗礼(或浸礼)的方式怎样?

答: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国教会一直有“点水礼”和“浸礼”两种方式。各地教会可根据各自的传统或信徒的要求采用“浸礼”或“点水礼”。采用“浸礼”时,一般是在礼拜堂或聚会的地方设一浸池,便于施浸。

68问: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受洗或受浸?

答:受洗或受浸的人,必须是真正悔改,信靠主耶稣基督为主,明白一些基本道理(如果可能,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慕道学习);并且在生活上有重生表现,经过考察,被认为合格的人(参罗6:2-4;彼前3:21)。

69问:圣餐中的饼和葡萄酒(或汁)表明什么?

答:圣餐(或称擘饼,或称主的晚餐)中掰开的饼,表明主为我们所舍的身体。祝福的杯,表明主为我们所立的新约(参太26:26-29;可14:22-25;路22:14-20;林前11:23-25)。

70问:领圣餐或参加擘饼的意义何在?

答:⑴记念主为我们受死;

⑵与主的生命相交,从主领受生命的供应;

⑶等候主的再来;

⑷表明圣徒之间的相通,犹如肢体同属一个身体;

⑸按主所行的去行(参林前10:16-17,11:23-26;约6:53-56;徒2:42-46);

⑹有的弟兄姊妹,按自己的传统在领圣餐前行“谦卑礼”(或称“洗脚礼”),在于记念主耶稣留下的榜样,彼此服侍,互相饶恕(参约13:3-16)。

71问:什么样的人才能领受圣餐或参加擘饼?

答:必须是受过洗或受过浸的信徒。

72问:应当用什么态度来领受圣餐或参加擘饼?

答:⑴用信心领受;

⑵省察自己,如果有罪,应当在主面前悔改,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⑶要分辨是主的身体,不是一般的吃喝,免得吃喝自己的罪;

⑷要按理领受,也就是郑重其事,存敬虔的心领受,免得干犯主的身、主的血(参林前11:27-34)。

73问:教会有哪些主要节日?

答:主要有圣诞节和复活节。圣诞节在公历12月25日,记念主的降生。复活节在农历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记念主的复活。复活节前三日,即礼拜五,是受难节,记念主耶稣为我们受死。有的信徒认为,可以随时记念主的降生、受死与复活,所以也可以不在规定的日子里守节。对于旧约诫命中所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一般都因记念主复活的日子而放在礼拜日遵守;有的仍放在礼拜六遵守。

74问:对信仰和礼仪上的不同传统,应该如何对待?

答:在一主,一信,一洗(浸),一神的前提下,对某些不同传统,应当互相尊重,不必强求一律,也不要强加于人。圣经的教导是:

⑴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

⑵彼此之间不可轻看,不可彼此论断;

⑶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我们一样;

⑷务要追求和睦的事和建立德行的事,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参罗14:1-19,15:7;弗4:1-6)。

75问:“圣徒”是什么意思?

答:广义地说,所有信主的人都是属神的人,因为都是“重价买来的”(参林前6:20),所以保罗常用“众圣徒”来指所有的信徒(参林后13:13)。严格的说,圣徒必需有圣徒的体统(参弗5:3-11),特指那些敬虔爱主,爱神爱人,品德上圣洁的人。保罗用“蒙召作圣徒”这个名称时,就有这个含义。意思是说,神选召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成为圣徒。因此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力使自己更加圣洁(参林前1:2)。

76问:“爱人如己”是什么意思?

答:“爱人如己”,就是要尽心竭力去帮助人,同情人,怜恤人,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主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参太7:12)。旧约圣经的许多道理,都可以用“爱人如己”来概括。经上说:“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又说:“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3-14),“命令的总归就是爱”(提前1:5)。

77问:既要尽心、尽性、尽意爱神,怎么能尽心竭力爱人如己呢?

答:爱神的人,必定遵守他的诫命,如圣经所说:“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参约一5:3)。神的诫命就是要我们“爱人如己”,所以一个真正爱神的人,也当爱弟兄,这就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一4:19-21)。不但如此,“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参彼后1:7)。所以总要尽力追求与众人和睦(参罗12:18;来12:14);待人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己(参弗5:2);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参罗13:8)。

78问:基督徒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答:是的。旧约先知和写诗的人,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都怀有很深的感情,不论是在遇到异族侵略压迫和蹂躏的时候(参来11:23-26;耶9:1;耶哀2:11-12、18-19;诗137篇),或是民族复兴的时候(参诗126篇),都是如此。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也同样对自己的民族和祖国怀有深情。在预见到象征自己祖国的耶路撒冷城将要遭到罗马帝国的践踏和毁灭时,他曾为之哀哭(参路19:41-44)。使徒保罗常常想到他的“弟兄”,他的“骨肉之亲”(参罗9:3,11:14)。作为中国人民,我们同样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经上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提前5:8),更何况自己的骨肉同胞,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呢!

79问:基督徒应当如何对待国家的法制?

答:应当遵守一切赏善罚恶的制度,不做任何不按规矩而行的非法违法事情(参彼前2:13-15;帖后3:6-7)。基督徒的行事为人,要有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应当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作(参帖前5:21-22)。

80、问:基督徒应当如何对待在上执政掌权的人?

答:对于赏善罚恶,按公义行事的执政掌权者,基督徒应当顺服,应当恭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惧怕,乃是出于良心(参罗13:1-5)。

81问:怎样理解在基督里的自由?

答:在基督里的自由是指在作罪的奴仆,因认识真理而得以自由(参约8:32-36);也指不必再去遵守犹太人受割礼之类的规条,不受那种“奴仆的轭”的挟制(参加5:1)。但是,决不可把在基督里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参加5:13)。所以,在基督里的自由,要受到“义”的约束;要将自己献给义作奴仆,不再作罪的奴仆(参罗6:15-18)。经上说:我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彼前2:16)。

82问:在基督里的自由还要受到什么约束?

答:还要受到“爱”的约束,因为“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参林前 10:23)使徒保罗留下的榜样是:甘心作众人的仆人,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参林前10:33)。

83问:论到服侍人,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主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3-45)。大卫留下的榜样是:“按上帝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徒13:36小字)。

84问:论到帮助人,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保罗在外邦传福音的时候,常是亲手作工供给自己和同工的需用,他要求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也“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参徒20:35)。主耶稣教导门徒,在别人饿的时候给他吃,渴的时候给他喝,寒冷的时候给他穿,生病的时候看顾、伺候他⋯⋯这些事作在弟兄中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参太25:31-46)。

85问:论到怜悯人,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主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神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参太12:7),所以不可塞住怜恤的心(参约一3:17)。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怜恤当时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的犹太百姓(参太9:36)。所以我们对人要“满有怜悯,多结善果”(参雅3:17)。

86问:论到饶恕人,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圣经教导我们,在和弟兄、邻舍、众人相处时,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参帖前5:15),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参弗4:31-32)。我们若不饶恕别人的过犯,天父也必不饶恕我们的过犯(参可11:26)。饶恕人,就必蒙饶恕(参路6:37)。主怎样饶恕了我们,我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参西3:13)。不只饶恕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参太18:21-22)。

87问:基督徒应当怎样对待父母?

答:“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3)。对父母不但要赡养(参可7:8-13),而且要尊敬(参箴23:22),要让父母欢喜快乐(参箴23:24-25)。

88问:父母应当怎样对待儿女?

答: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不可娇惯溺爱。应当教育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丧了志气(参弗6:4;提前3:4;西3:21)。

89问:关于夫妻关系,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1)夫妻二人要连合成为一体,不可互相离弃(参太19:3-9;林前7:10-13);

(2)要互敬互爱,彼此顺服(参弗5:22-23;西3:18-19;彼前3:7);

(3)夫妻当以“合宜之份”相待,按情理共同生活,不可彼此亏负(参林前7:3-5)。

90问:基督徒应当如何待人接物?

答:待人要追求良善(参帖前5:15),行为正直,作事公义,诚实无伪,不以舌头谗谤人,不随伙毁谤邻里,不恶待朋友(参诗15:1-3),爱人不虚假,彼此亲热,彼此谦让,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不趾高气扬,不自以为聪明;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参罗12:9-18)。

91问:基督徒应当如何对待工作?

答:应当殷勤,不可懒惰(参罗12:11),甘愿辛苦劳碌(参帖后3:8)。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参西3:23)。

92 问:关于行善,圣经还有哪些教训?

答:(1)行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参约三11);

(2)那暗昧可耻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参弗5:10-11);

(3)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参罗12:17);

(4)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参雅4:17);

(5)行善不可丧志,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参加6:9-10)。

93问:关于谦卑,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1)当以基督的心为心,学主谦卑的样式(参太11:29;腓2:5);

(2)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

(3)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参彼前5:5);

(4)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参太23:11-12)

94问:关于言语,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1)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参弗4:29);

(2)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弃绝谎言(参弗4:15、25),“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5:37),不作假见证,不随伙散布谣言(参出20:16,23:1);

(3)不一口两舌(参提前3:8),不说谗言(参多2:3),不毁谤人(参多3:2),不论断人(参太7:1);

(4)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西4:6);

(5)要言行一致,不可像法利赛人能说不能行(参太23:1-4)。

Search

Popular Posts

  • 基督教要道问答(七)圣徒
    基督教要道问答(七)圣徒

    95问:关于财物,圣经有什么教训? 答:(1)诚实的劳动与工作,应当得到报酬。圣经上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 基督教要道问答(六)教会
    基督教要道问答(六)教会

    55问:教会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教会的根基? 答:教会就是蒙神选召,蒙主耶稣用宝血所救赎的会众。教会是神的家(参…

  • 基督教要道问答(五)救恩
    基督教要道问答(五)救恩

    41问:人是怎样被造的? 答:据圣经记载,人是神用地上的尘土造的,但又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参创1:26),并且…

Tags